2005/04/06 | 朋友的价值
类别(闪灵小札) | 评论(29) | 阅读(196) | 发表于 13:41
伊能静的《生死遗言》上有句话:我不喜欢交朋友,但我对人很友善。

我觉得自己就是这种人。

我对朋友这两个字要求不是那么精细,不是一定要达到某种程度才是朋友,这两个字可以随意说出口,但它的意义是不同的。

比如在网上认识的陌生人,大家聊得好聊得熟,可以叫做朋友。因为有地理上的距离,所以很方便。大家可以很随意,可以无所不谈,可以好象知已,可以互相帮助,但这都是在距离很远的情况下。如果成为现实中认识的人,那就不知道了,或许一切都会变了,这是一种朋友。

生活中朋友很少,一方面是不想刻意去认识谁,一方面觉得泛泛之交越少越好吧。有一些朋友是上学时交的,一直都还不错,但现在大家都跑得远了,各有各的去处,联系慢慢少了,但没有大改,感觉这样的朋友是经得起时间淘洗的。

其实现在看来不是这么回事。如果大家只是谈风谈月谈天地,说你说我说他人,友情便可以长久而深厚。保持一定的联系,保持一定的见面,保持必要的交流,保持必要的人情,估计长此以往,是可以做一辈子朋友的,就是千万不要有什么实质的事情发生。大家可以把隐私都互相告知,互相信任,但如果彼此要托对方做一件很实际的事情的话,那感觉可能就会不同了。

昨天托了一个外地的好朋友(应该可以叫好朋友吧)办一件小事,我是最羞于张口求人的,即使是朋友也一样。我是在自己比较了解的基础上料定这件事于朋友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我来说是很紧要很紧要的情况下才开这个口的。大家一直以来都关系良好,无所不谈,上学的时候好比是死党一样。但我在信心满满说出请求后,或许是我太敏感,我感觉对方似乎有些不太情愿或者是嫌麻烦的意思,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请求到底,因为这件事对我来讲很重要,因为她的方便条件这件事办起来会非常简单而且不违反任何规定,所以才没有拜托别的朋友。

放下电话,心里有点凉,但也表示理解,或许她心目中的朋友是非常理想化非常不涉及具体事务的吧。曾经有篇文章说:朋友是用来互相利用的。利用这个词未必是不好的意思,也是互相帮忙吧。也有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可是,这样的朋友会不会越来越少,在我们叹息他人不够意思,没人情味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个可以利用的好朋友。

朋友似乎大多都摆到精神层面上去了,真正要张口做些什么的时候,就尴尬了。好在,我还有彼此张口张得心安理得的朋友,好象可以称做是生死之交(当然要在不牵扯其他人的情况下,单对单,扯到别的什么人,就是两回事了)。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355]
闪灵小札[85]
随讲随听[155]
天花乱坠[86]
无聊情节[21]
观歌赏乐[8]